海报新闻记者仇晶济南报道億策略
进入盛夏时节,为了方便市民纳凉消暑,山东省国防动员办公室开展“要纳凉到人防”惠民活动,从6月下旬到8月底,为全省居民新增开放47处公共人防工程,纳凉总面积达到43.8万平方米。
其实,这只是人防工程新变化的其中一角。除了为居民提供纳凉便利外,人防工程还成为了破解停车难题的超级车库、文化创意的孵化基地、休闲娱乐的商业空间、全民健身的活力乐园……这些在我们脚下不显山不露水的“地下守护者”,正悄悄成为融入城市发展、服务百姓生活的“多面手”。把人防工程“玩出花”的背后,正是山东省国防动员系统对“长期准备、重点建设、平战结合”工作方针的深度践行。
居民在济南佛慧山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内看电影。(图片来源:新华社)
这个“清凉驿站”有内涵
山东省国动办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高洪波介绍,人防工程冬暖夏凉、温湿恒定,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,为广大居民提供消暑纳凉的便利,从今年4月开始,全省国动办系统就对各市符合条件的公共人防工程进行全面排查、检修维护和环境整治,确保场所安全、整洁、舒适,设施设备完好,消防应急到位,着力把纳凉点打造为安全舒适的“避暑驿站”。
济南的纳凉点在避暑的同时还兼具文化属性。佛慧山人防工程内億策略,“济南国动初心长廊”集合了书屋、影院与健身功能;经十一路、马鞍山路人防工程则打造公益书屋,让市民在清凉中享受阅读与观影的乐趣。
在淄博,依托综合训练疏散基地设置避暑纳凉点,为旅游、研学、培训、青少年夏令营等人员提供纳凉服务的同时,广泛开展国防动员、消防安全等宣传教育;菏泽新增的4处纳凉点,统一配备饮水机、座椅和免费充电设施。防空洞的“清凉防线”,正从单纯避暑升级为融合文艺演出、健康义诊、普法宣传的公共文化空间。
为缓解停车难提供解题新力量
“深入挖掘人防工程潜力,盘活利用全省各类人防工程,可向社会提供各类停车位约250余万个。”山东省国动办二级巡视员邢莹向记者介绍的这组数据,无疑是山东省国动办系统为缓解城市停车难题带来的一份重要力量。
总结起来,用人防工程缓解停车难,主要依靠“规划引导+盘活存量+智慧管理”的组合拳。
在新建民用建筑同步建设防空地下室阶段,就要引导建设单位在满足战时功能前提下,优先建设地下停车场。同时,鼓励在大型公共建筑、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建设连片人防停车设施,从源头上增加车位供给。对具备条件的公共人防工程进行改造升级,各地在主城区释放了大量人防停车资源。例如,青岛市就将龙山商业街、禹城路与中山商城连接通道工程、中山商城3处早期工程提升改造为公共停车场,极大改善了停车状况。
为确保人防车位安全、高效、规范使用,各地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管理办法,明确人防车位平时使用的权责关系、维护要求和安全责任。临沂、泰安等地推动人防停车场接入城市智慧停车平台,实现信息共享、停车引导、便捷支付。
居民在济南佛慧山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内打台球。(图片来源:新华社)
从战备空间到赋能经济、文化发展
山东人防工程的转型不止于民生服务,更成为提升城市功能的“活力空间”。
烟台将闲置早期人防工程改造为大德葡萄酒文化博物馆,举办500余场活动,让葡萄酒的城市特色文化在地下空间里流淌;日照融合国防动员元素与旅游特色,打造打造集国防教育、特色餐饮、旅游购物、儿童培训、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新市区人防工程便民综合体,更有13处“网红打卡点”,吸引市民游览;青岛书院路人防商业街,集购物、休闲、餐饮功能于一体,日均客流量大,既繁荣了经济,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。
这些项目都将位于中心区、居民区或交通节点的人防工程,改造为地下商业街、超市、餐饮、文创空间等,在城市地下发展便民商业。
山东省国动办系统还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公共人防工程向公众开放,用于群众性体育活动。一些空间宽敞、层高适宜、通风良好的人防工程被改造为全民健身中心。积极挖掘资源优势,建设和开放国防动员宣教场馆,努力提供优质国防文化服务,营造关心、热爱、建设、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。
从山东“百变”的人防工程里,我们看到了城市管理者解决城市发展痛点的探索和尝试,让闲置的战备工程化身便民的“宝藏空间”,更是“人民防空为人民”的生动实践億策略,让“地下长城”真正成为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。
加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